在电子合同越来越普及的今天,很多人可能会遇到一个问题:如果签了电子合同,但是后来又否认签名是本人操作,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首先,对于电子合同的签名,一般来说,如果签名是使用本人的账号和密码完成的,就视为本人亲自签署的。因为所有电子合同签署都需进行实名认证,而电子合同的签名需要经过数字加密技术处理,如果不是本人操作,很难获得正确的签名。
电子签名的真实有效性主要是指签署的电子签名是否是由真正的签署人制作并签署的,并且在电子签名制作和签署的过程中没有被篡改。
根据《电子签名法》的相关规定,电子签名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方被视为可靠的电子签名,并具有与手写签名或盖章同等的法律效力。
(一)电子签名制作数据用于电子签名时,属于电子签名人专有;
(二)签署时电子签名制作数据仅由电子签名人控制;
(三)签署后对电子签名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
(四)签署后对数据电文内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
一般来说,符合以上条件的电子签名被认为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电子合同在签署前,签署各方需进行个人、企业信息的验证以及时间戳、信息加密等技术,实现签署身份可识别、不可抵赖,签署内容不可篡改。
然而,如果否认本人操作签名的情况发生,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情况:
1、忘记密码或账号被盗用
如果签名者忘记了自己的账号密码,或者账号被他人盗用进行电子合同的签署,这种情况下,签名者是可以否认签名是本人操作的。但是需要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例如找回账号密码、报警等措施。
2、合同诈骗
如果电子合同的签署是合同诈骗行为,那么被诈骗者可以否认自己的签名是本人操作。但是同样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被骗的事实。例如,聊天记录、语音电话等证据可以用来证明诈骗行为的存在。
总之,对于电子合同的签名,如果否认签名是本人操作,需要充分证明自己的主张,否则此账号的一切行为都由此人本人行为负责,他需承担该账号签署的一切合同义务。
同时,为了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建议大家在使用电子合同前认真了解其使用规则和注意事项,并尽可能使用安全性能较高的电子合同签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