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大力支持电子签名应用,目前,在金融、电子商务、物流等多行业,多领域得到广泛使用。电子签名是数据电文中以电子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以及表明签名人认可签署内容的数据。根据《电子签名法》的规定,可靠电子签名具备与手写签名或盖章同等的法律效力。简单来说,电子签名是代替手写签名或盖章的,但是不是所有的合同或文件都能使用电子签名呢?
当然不是,电子签名、电子合同作为新兴的合同以及签名方式,当涉及伦理问题或重大的财产和社会公益相关活动时,在法律上,目前仍是相对保守的,尤其是对于婚姻、收养、继承关系等这类情形。因此,根据《电子签名法》的规定,1、涉及到婚姻、收养、继承等人身关系的,不能使用电子签名。2、涉及到供水、供热、供气等公共事业服务的,不能使用电子签名。3、除此之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也不适用电子签名。
此前,不适用电子签名的情形还包括了房产、不动产转让协议,但基于社会发展,传统房产行业逐渐趋向于互联网信息化、数字化转型,房产交易线上签约成为趋势,因此,在2019年的修正中,把这条删除了。
如今,数字化成为趋势,尤其是这两年,受到疫情的影响,线上办公、远程协同成为常态,电子签名、电子合同等数字化应用工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相较于纸质合同、印章的使用,电子签名具备了线上签署、操作管理等优势,更加的高效便捷。而且通过数字证书、电子签名技术乃至区块链、时间戳等技术,保障了合同签署以及存储的数据安全,有效避免了伪造、篡改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