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用语中,我们时?;嵊龅健扒┒┖贤庇搿扒┒ê贤闭饬街直硎觯强此葡嘟?,实则存在微妙的差别。如果对于这两个词的概念,没有理解清楚,将来在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的时候,可能就会埋下隐患。
因此呢,下面就关于“签订合同”与“签定合同”给大家简单讲讲。
《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了“签订”一词,并解释为“订立条约或合同并签字”,而并未收录“签定”。从语法结构上看,“签订”为并列结构,是一个完整的词汇;而“签定”则呈现为动补结构,更像是一个短语。尽管有人认为“签定”与“签订”在语义上相近,甚至可以视为异形词,但官方推荐使用的是“签订”。
深入探究这两个词的含义,“签订”的“订”字,蕴含着经过商讨后确立的意思;而“签定”的“定”字,在相关义项中也有“商定”的意味,即通过协商达成一致。然而,在法律语境下,我们更倾向于使用“签订”,因为法律用语追求严谨性,避免使用可能引发歧义的替代词。而签定的话,则可能只是合同内容商定达成一致,但是并没有发生实际的签约行为。
那么,在签订合同时,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合同内容必须体现平等互利的对外贸易原则,并符合国家相关方针政策,对双方均具有约束力。
其次,合同条款应相互协调、一致。例如,单价与总价的货币单位需统一,价格条件的口岸与目的港应匹配,价格条款与保险条款需相衔接,合同中多次提及的货名应保持一致。
此外,合同条款必须与双方通过发盘和接受所达成的协议相符,且条款要完整、明确,避免遗漏或错误列出主要事项。合同用词需准确、严谨,避免使用模糊或含糊不清的表述,如“大约”、“可能”等词汇应尽量避免使用。
签订合同需遵循规范用法,并注意合同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