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时代,电子签章已成为企业高效签约的标配工具。与传统的纸质合同签约对比,电子合同签约全流程线上签约进行,最快只要几分钟就能完成签约,效率提升了许多。而且使用下来,整个签约的成本也很低,不需要邮寄、打印合同等,给企业降本增效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电子合同签约过程中,为了确保所签署合同的法律效力,需要用到电子合同印章。对于企业来说,该怎样申请电子合同章呢?
不同于传统印章的物理备案流程,电子签章采用"技术+法律"双重认证体系,其申请需遵循"平台选择-身份核验-印章制作-权限配置-存证管理"的标准化流程。
第一步:严选合规服务平台
优先选择通过安全资质认证的服务商,如签盾、法大大等头部平台。核查其是否具备《电子签名法》要求的资质,重点关注平台是否采用国产密码算法,是否接入司法区块链存证系统。
第二步:双重身份核验机制
企业需提交营业执照、法人身份证等6类基础证照,部分平台要求视频活体检测。建议同步开通多因子认证,防止权限滥用。
第三步:印章模板智能生成
使用平台提供的可视化编辑器,可自定义添加企业LOGO、防伪纹等8类元素,印章必须包含"企业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备案编号"三要素。
第四步:权限分级管理体系
建议采用"角色-部门-项目"三级权限架构。某集团企业设置200+个细分角色,实现合同审批流与印章使用权的精准匹配。重点开通用章记录追溯功能,避免印章滥用风险。
第五步:全生命周期管理
签约完成后需在司法链完成哈希值存证,建议设置自动提醒机制,确保印章年检、权限变更等关键节点合规,确保做好印章的使用管理,减少风险。
电子签章的法律效力已获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明确认可。企业应根据业务场景选择U盾签名、短信验证码等5种签名方式,平衡安全性与便捷性。定期生成用章分析报告,可帮助企业优化合同管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