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仅因为一枚印章,就能让一家公司损失500万?
这可不是电影情节,而是活生生发生的事,直接给这家公司整懵了,怎么突然就损失500万,差点对公司的正常经营造成影响,实在太难了。
到底怎么回事呢?怎么一枚印章就能给一家有着专业团队的公司造成如此巨大的损失?其实还是因为这个没注意点,接下来就给大家讲讲事情原委,为大家揭秘。
事情回顾
某建筑公司与材料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时,该供应商项目负责团队由于与该建筑公司曾经有过多次合作,料准这次合作对方也不会将合同审核严格,就“乘机”将私刻的项目部公章,盖在了合同上。
在这份合同中,有一个“预付款50%”的附加条款。由于之前双方合作比较顺利,该建筑公司没有严格审核合同及上面的签章,就草草将50%的预付款打给了对方。
收到款项后,该供应商按照合同履行合作,但是在收到材料后,建筑公司发现该供应商提供的材料质量不达标,于是拒绝支付尾款。该供应商持“盖章合同”提起仲裁,要求支付剩余款项。
仲裁结果
在仲裁中,法院认定合同印章未经备案,是不具备法律效力的私刻公章,但建筑公司未尽审查义务,导致在合同履约完成后,才发现问题。由于合同不具备法律效力,导致由于供应商出现问题造成的损失,需要由该建筑商自行承担。并且由于该供应商实际提供了材料,法院判决建筑公司要承担供应商70%的损失,赔偿供应商损失逾500万元。
这真是项目项目还没开始启动,连项目回款都没收到,自己就贴进去500万,仅仅是因为一枚小小的公章,就整出这么大一个事,这哪说理去。
在日常生活中,合同签署的时候,越是大的合同越是应当谨慎对待,千万不要因为对方跟自己关系好、合作很多次的老朋友,就不对合同进行审查。一旦出现问题,就是巨大的损失,就像上述案例当中建筑公司那样,500多万元的损失,要接到几千万的项目才能赚回来。
随着技术的发展,对于假章、萝卜章等,已经有了很好的应对方法,比如使用电子合同签约,能够确保所签署合同的法律效力,一旦发生像这家建筑公司遇到的事情,合同落章后就生效,因材料不合格产生的损失,那就是该供应商自己的。
那么,电子合同签约,在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都有哪些优势可以帮助我们在合同签约当中“见招拆招”呢?
一、智能验签,让假章无所遁形
1、技术原理:采用公安部认证的CA数字证书+区块链存证,签约时自动核验签署人身份、印章授权记录。
2、案例对比:上述建筑公司若使用电子合同,系统将自动拦截伪造印章的合同,从源头规避风险。
二、全流程存证,争议时1分钟举证
电子合同自动记录签约时间、地点、IP地址及操作日志,一旦发生纠纷,可直接调取司法链证据包,仲裁胜诉率提升90%。
三、成本砍半,效率翻倍
1、传统合同:平均签署周期5天,单份成本超50元(打印、快递、仓储)。
2、电子合同:3分钟完成签署,成本降至5元/份,年签万份合同可省45万。
四、合规闭环,法律效力等同纸质
严格遵循《电子签名法》第14条,通过实名认证+可信时间戳的电子合同,获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认可。
当商业竞争进入“细节制胜”时代,一次签约失误可能摧毁十年口碑,我们在签约合作时,更应当利用最新的签约技术来提升签约安全,用电子合同签约筑牢安全底线,让每一次合作都经得起法律与时间的考验。
据最高人民法院数据,2024年商事合同纠纷中,电子合同举证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缩短60%,执行率高达98%。无论是建筑、金融,还是直播、零售行业,电子合同已从“可选项”变为“必选项”。如果你还没使用电子合同签约,那么是时候行动起来,将电子合同签约纳入到日常的选项当中,杜绝各种签约风险,让我们的每一次生意合作都更加顺利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