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杀猪盘”,第一反应都会是在感情上的,谁能想到签个合同,竟然也会有“杀猪盘”?
你还别说,还真有不少,比《孤注一掷》更刺激。你以为签的是合作协议,实际可能是给骗子开的空白支票!据最高法数据,仅2023年全国因假合同引发的纠纷就超50万件,涉案金额能建3个鸟巢!更魔幻的是,68%的受害企业直到法院开庭,才发现自己捧着的"黄金合约"根本就是千疮百孔没多大作用。
2021年就发生过这么一档子事,杭州某公司总监在两年内私自借款2.8亿元,集团公司丝毫不知情,结果最终65%的损失自己兜底,损失近2亿元,狠狠地给了这几家机构一记响亮耳光。
财务总监的"萝卜章帝国"
2021年,杭州某地产集团爆雷,这事件堪称职场剧天花板。集团子公司的财务总监张某私刻集团公章+法人章+董事会决议章,伪造子公司对赌协议,两年内以"过桥融资"名义向6家机构借款2.8亿元。
为了赢得机构的信任、顺利拿到借款,张某专门租赁五星级酒店会议室,带着假法人和会计师配合尽调,这简直绝了,这几家借款的机构哪里能想到张某能有这么大的胆子,结果就把钱借给了张某。
事情被发现也有点意外,还是某次转账时,银行柜员发现"法人签名和系统留底笔迹不一致",这才引起警觉,在调查之后发现原来这一切都是张某用私刻的“萝卜章”造出来的。
法院审理时发现,这6家受害机构在给张某借款2.8亿元时,居然从未向集团总部电话核实!最终援引《民法典》490条,判决机构自行承担65%损失。
这可真是魔幻甚至奇幻的场面,一向以专业著称的金融机构,没想到竟然在借钱这事情上栽了这么大的一个跟头,到事情发生之后竟然最开始还是银行柜员发现的,这一波操作让这几家机构损失近2亿,这个教训的代价还真是有点惨重啊。
在过去,纸质合同签约几乎是我们唯一的约定俗成的签约手段,以此来确定合作的内容。但是,由于纸质合同签约过程中,对签名、签章的验证,都有非常严重的滞后性,且难以辨别,这就给了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可乘之机,一旦掉入这些精心设计的“陷阱”当中,就可能引发巨额的损失。
几大纸质合同的“坑”
伪造全家桶:从公章到签名再到骑缝章,没有多大的成本和门槛就可以实现,有些厉害的甚至自己就能搞定。
核验错误高:2019年司法鉴定数据显示,肉眼识别假章错误率高达37%。而如果是普通人的话,一些高精尖的仿制章,几乎很难识别出来,哪怕是专业人员,在没有专用设备的情况下可能也无法一时间做出正确判断。
维权马拉松:当因为“假章”、“萝卜章”的事情之后,想要维权加上鉴定、调查,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且成本高昂,即使最后损失全部追回来了,期间自身在这种事情上耗费大量的精力也是得不偿失的。如某企业2018年被骗后,花了3年才完成笔迹鉴定、印章鉴定等12道程序,足足投入了上百万才将损失追回,可这一笔费用,需要自己默默承担。
纸质合同签约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来防止业务合作期间出现问题,但是架不住有些人就是想“搞事”。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子合同签约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纸质合同签约这些缺陷带来的不足。
电子合同的优势之处
AI验章:每秒比对5000次印鉴库,假章闪现0.01秒就报警
时空戳记:自动记录签约时经纬度、设备ID、网络环境,确保所签署的合同内容没有发生篡改
司法联盟链:杭州互联网法院数据显示,电子合同纠纷平均审理周期仅21天,大幅缩短证据材料收集验证的时间,降低维权成本
电子合同签约已经是企业用的非常多的一种签约方式,在各种签约场合都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当最高法把"区块链存证"写进司法解释(法释〔2023〕8号),当企业微信/飞书都内置电子签,如果你还没有升级签约方式,那轻则是遇到各种签约的不便,重则很可能也由于没有肉眼分辨出“假章”,让自己蒙受巨大的损失。
因此,电子合同签约的出现,是给了我们大家伙一个很好的契机,提升签约安全,保证我们的业务更加顺利的进行。所以,你还在考虑和犹豫什么呢?赶快行动起来就完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