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合同,应该没有还没用到过的朋友吧?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像租房、买房、买车等等,都需要签订合同,白纸黑字下来的事情,将来如果对方反悔,就可以掏出合同来维护我们的权益。
随着技术的发展呢,大家签合同的方式也不一样了,不再需要面对面将合同打印下来签约,在网上用电脑或者手机等就可以完成签约。与传统的纸质合同签约相比,电子签约不仅成本更低,使用起来也更加方便,这也是为什么大家纷纷使用电子合同签约的原因。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任何一种新技术的产生,如果你没有好好使用,也可能给你带来麻烦?这不,这就有一个活生生的案例,下面就带大家了解一下。
事发经过
上海某贸易公司由于业务量大,为了方便合同签署,同时也减少一些合同签约快递费这类的成本,选择电子合同签约。可是呢,销售总监王某私自盗用公司电子合同平台管理员账号,伪造法定代表人电子签名,与关联公司签订虚假购销合同,骗取货物转卖后携款潜逃。案发后,债权人起诉要求贸易公司承担500万债务。
法院判决
在法院审理后,贸易公司因账号管理失职(未启用二次验证、未限制登录设备等),被判承担70%还款责任。王某以职务侵占罪、伪造公章罪被判刑8年。
在这个案例当中,该贸易公司原本用电子合同签约好好的,但是由于没有加强对账号的管理,导致被王某趁虚而入,这也是造成所有这一切的主要原因,导致公司需要承担350万的损失。
如今,大家为了图省事,也有降本增效等各方面的需求在,电子合同签约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实现,但是一定要知道电子合同签约时,常见可能引发风险的几大“致命雷区”:
1、身份认证“纸糊门”
AI换脸攻破人脸识别、PS伪造营业执照通过审核,这就容易让它人冒用身份签约,导致风险产生。
2、权限管理“形同虚设”
员工盗用账号、平台不强制二次验证、离职人员权限未及时关闭。这也是上述案件当中上海某贸易公司遇到的情况。
3、数据安全“裸奔现场”
合同明文存储、传输未加密、区块链存证造假。这个会造成将来需要提供证据资料时,无法提供导致法律诉讼败诉。因此在进行电子合同签约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正当合法的第三方电子合同签约平台如签盾等,这些平台采用的是工信部认证CA机构的电子签名,法院会认可其效力。
4、法律条款“暗藏杀机”
平台《用户协议》中埋设“免责条款”(如“不对身份认证结果负责”)。这个不管是纸质合同,还是电子合同当中,都需要非常重视,不要因为电子合同签约是电子形式就忽略,否则容易踩大坑。
电子合同签约,是一种进步的签约方式,如今无论是政府相关部门,还是企事业单位等,都在大力推广电子合同签约的使用,从这些趋势上可以看出,电子合同签约是未来越来越大的趋势。但是,为了提升我们的电子合同签约使用安全,提高对电子合同签约的了解十分的有必要。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几种“防坑指南”,这样你在遇到问题时能更好的应对。
1、选平台先看“三证一链”
在选择电子合同签约平台时,一定要有完备的资质,如持有《商用密码产品认证》《电子认证服务许可证》《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且必须接入司法链/公证链等官方存证通道,符合这些要求的平台如签盾等,可以为你的电子合同签约之旅加上保险。
2、身份认证“双保险”
人脸识别+银行卡四要素验证(姓名、身份证、卡号、预留手机)+法定代表人微信/支付宝实名认证交叉核验。
3、权限管理“军事化”
所有账号根据业务流程,设置好不同的权限,并加上足够的严重,如U盾+短信+人脸三重验证,签约权限按部门/职级细分(如普通员工最高只能签10万元以下合同)。通过这类权限设置,可以大幅降低电子合同签约风险。
4、合同存证“上双锁”
签约完成立即下载,PDF原件+平台存证报告+司法链存证编号,重要合同同步上传至公证处电子证据平台,有些平台能提供此类的服务甚至还是免费,比如签盾电子合同签约平台。在电子合同签约时按照规范进行,是减少风险的主要助力。
5、法律审查“过三关”
电子合同签约也应当重视,严格按照流程签约进行,在必要条件时做一些防范工作,如电子合同模板需经律师审核(特别关注争议解决条款),超过100万元的合同必须现场视频签约并录像,定期聘请第三方审计机构检查电子签约记录等。
电子合同签约是非常好用且重要的工具,能够帮我们解决各种签约难题,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也不能全权啥都放任不管,这样一旦出问题就后悔莫及。记住,技术从来不是风险的挡箭牌,合规管理才是真正的护城河。如果你对于电子合同签约不是那么熟悉,那么可以随时咨询我们,大家相互交流,更好的拥抱电子合同签约,让这一新兴工具更好的帮助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