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浪潮的推动下,企业对电子合同的需求持续攀升,而电子合同的合法合规性也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为规范电子合同行业的发展,国家已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电子合同的签署过程涵盖了实名认证、合同签署、数据存证和司法落地四大核心环节,其中法律效力是重中之重。
然而,对于初次接触电子合同的企业管理人员或员工来说,不合规行为时有发生。接下来,我们将为您揭示电子合同使用中的典型不合规行为,并提供合规建议。
一、平台使用需谨慎
1、格式合同陷阱
部分平台使用包含大量格式条款的合同,旨在减轻或免除自身责任,却未充分提醒用户注意。这在保险、电商平台尤为突出,用户需仔细阅读合同条款,避免落入陷阱。
2、私有化部署风险
企业自主开发电子合同系统虽能掌控全局,但用户信任度低,且司法实践中电子签名的真实性难以认定。因此,建议企业选择第三方电子合同平台如签盾等平台,以确保合同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3、擅自调用签名
私有化部署的平台可能擅自调用用户电子签名签署合同,损害用户利益。用户应定期查看电子签名使用记录,确保签名安全。
二、电子签名认定挑战
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面临保密性、完整性、身份认证与授权以及抵赖性四大技术挑战。为确保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需妥善解决这些问题。
1、符合法律要求
采用多重实名认证手段,如人脸识别、银行卡验证等,确保电子签名为本人专有。同时,采用加密登录、预留手机动态码等措施,确保签署行为由签署人控制。将合同文档转换为防篡改格式,并由第三方电子认证服务机构进行认证,包括CA证书和可信时间戳认证。
2、避免自建平台
自建平台难以证明合同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且举证成本高。建议企业与第三方电子合同平台合作,确保电子合同的合法合规性。
签盾电子合同采用区块链技术对合同签署全程进行存证记录,有效保障合同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作为全证据链电子签名领先者,签盾致力于为企业、政府及个人用户提供安全合规、高效便捷的数智化电子签名解决方案,支持公有云、混合云、私有云等多种部署方式,包括SaaS平台、开放API、定制化等灵活解决方案,可快速接入各类办公系统,满足不同企事业单位的数字化需求,已服务了超过100000的用户,覆盖30多个行业、超过100个细分领域。
随着电子合同行业的不断发展,行业监管将进一步完善。工商部门对电子合同的监管将促进网络市场交易的公平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有效?;は颜吆途叩暮戏ㄈㄒ?,减少合同争议和违法合同,维护市场交易安全,推动经济发展。
总之,企业在使用电子合同时,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避免不合规行为,确保电子合同的合法合规性和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