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生意不好做,很多做生意的老板都能感受的出,赚钱也没那么容易了。这个时候,如果有人给你发来一个很好赚钱的机会,你会不会心动?
但是俗话说得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当对方给你提供这种赚钱机会的时候,很可能带着某种目的,你可得小心了。这不,李某自己是做火车站食堂承包的,利用虚假的食堂承包项目,坑苦了一帮想要承包食堂赚钱的人坑苦了,涉案金额高达2500余万。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现在就给大家讲讲,后面还有一些防止被坑的方法,下面一起来看看。
基本案情
李某伪造铁路部门印章,以转让火车站食堂经营权为名进行诈骗。
李某是一家小型餐饮公司老板,但是他承包了铁路上某个区段的餐车经营业务。2022年经营不善后,不仅没有赚到钱,反而倒亏了一笔。为了“挽回”损失,于是李某伙同朋友萌生出了制作假的承包合同骗取保证金的想法。
说干就干,李某将业务承包的消息发布到了网上,通过餐饮中介介绍了大量被害人。他向被害人声称自己跟铁路系统领导有亲戚关系,手里有很多资源,还带被害人参观车站食堂,让其相信自己有承包业务。在签承包合同的时候,李某伪造了盖有铁路部门印章的合同及红头文件,然后收取保证金和承包费。
但是,由于这一切都是李某自导自演的“骗局”,并不能实际将车站食堂承包给对方,李某于是以各种理由推托进场日期,甚至付给被害人高于保证金数额的违约金(从其他被害人处骗来)以安抚。2023 年 12 月,陈先生经朋友介绍与李某签订某车站职工食堂承包合同并支付50万元保证金,之后招聘员工、购买厨具,却一直无法进场。到 2024 年 6 月李某失联,众多被害人发现被骗后报案。经核实,该案被害人40余人,涉案金额高达2500余万元。
2024年12月底,铁路公安局举办涉案资金返还仪式,向部分被害人返还被骗资金,目前侦查和追赃工作仍在继续,被骗资金能否全数追回仍然是个未知数。
现在经常会有各种项目合作的机会,有些人赚钱心切,很容易掉入对方精心设计的陷阱。尤其是使用纸质合同签约,普通人很难分辨对方使用的公章真实性,甚至有些经常与合同打交道的人,都可能因此“踩坑”,从而导致自己的财务损失。
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在遇到这类的事情时,我们可以选择更加高效、简单且先进的电子合同签约,来规避这样的问题。在签署的时候,就能对对方的公章加以辨别,这样在源头上能减少风险。
那么,为什么采用电子合同签约,能防止假章、私刻章骗局产生呢?主要是使用电子合同签约,它能通过以下方法来规避这类风险:
1、权威身份认证
电子合同平台通?;峤尤牍壹?CA 认证机构,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对合同订立双方进行严格的身份认证。例如,采用人脸识别、身份证号码验证、银行卡信息验证等方式,确认签署人的真实身份,确保其是合法的合同主体,从源头上杜绝假冒他人身份签署合同的可能性。
2、电子印章与签名技术
电子印章采用数字签名技术,通过哈希算法对合同内容进行加密运算,生成唯一的数字摘要,再用签署人的私钥对数字摘要进行加密,形成数字签名。数字签名与签署人的身份信息和合同内容紧密绑定,任何对合同内容或签署人身份的篡改都会导致数字签名验证失败。同时,电子印章还包含时间戳技术,能准确记录合同签署的时间,防止事后对合同进行篡改或倒签日期。
3、合同数据加密存储
电子合同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都采用加密技术,确保数据在网络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取或篡改。存储时,使用加密算法对合同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将其转化为密文形式存储在安全的服务器上。只有拥有合法密钥的授权人员才能解密和读取合同内容,保障了合同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4、用印权限与流程管理
电子合同平台对用印权限进行严格管理,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使用电子印章进行签署。同时,平台设定了规范的用印审批流程,用印申请需经过相关负责人的审核和批准,整个过程都在线上进行,留下详细的操作记录。这些记录包括用印时间、用印人员、用印文件等信息,便于在发生纠纷时进行追溯和查证,有效防止未经授权的用印行为。
5、实时监控与预警机制
一些先进的电子合同平台具备实时监控和预警功能,能够对合同签署过程中的异常行为进行监测和分析。例如,当出现频繁尝试用不同印章签署合同、在异常地点或时间进行签署等情况时,系统会自动发出预警提示,平台管理人员可以及时介入调查,避免风险的进一步扩大。
6、法律保障与合规性
《电子签名法》和《民法典》等法律法规为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提供了明确保障。合法有效的电子印章和签名必须包含数字证书作为信任凭证,使其具有与传统印章同等的法律效力。这使得电子合同在法律层面上具有可追溯性和权威性,一旦发生纠纷,能够依据相关法律进行有效的维权和裁决。
如今,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电子合同签约势必是越来越大的趋势,在很多场合都可以帮助到我们,也规避因纸质合同签约不规范带来的各种风险。如果你还没使用电子合同签约,也对它不了解,那么是时候去了解尝试,相信在某些场合,电子合同签约能给你帮上大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