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业务的朋友都知道,在谈好业务后需要签订合同,然后发起业务的一方,一般都需要预付一定比例的款项,甚至在业务的全过程当中,分3次甚至更多次数付完全款,这样可以让付款的一方更放心。
但是,不要以为有如此严格的流程,这个合作就能朝着大家期望的那样进行,有些人可就利用这一点,让你掉入他们为你设下的陷阱。
这不,这就有一家贸易公司,在跟对方合作的时候,由于签订合同时没有审核对方的公章以及资质,导致预付款被侵占,损失足足上百万元。怎么回事呢,接下来就来听我给大家讲讲。
案情始末
一贸易公司长期从事进出口业务,与海外多家供应商建立了合作关系。一次,一家自称来自欧洲某国的新客户主动联系,表达了强烈的合作意愿,采购订单金额高达数百万美元。面对如此诱人的 “大蛋糕”,该贸易公司心动不已。
双方经过几轮邮件沟通,很快进入签约环节。对方通过邮寄方式寄来了盖有公章的合同,业务人员简单比对了以往合作方公章样式,未发现明显异常,便草率地签字盖章回寄。随后,该贸易公司按照合同约定,先行垫付了一大笔采购原材料的资金,满心期待着货物交付后大赚一笔。
可左等右等,始终不见货物踪影,联系对方时,电话已无法接通。惊慌失措的贸易公司赶紧报警,经调查发现,对方公司根本就是一个皮包公司,合同上的公章是伪造的萝卜章,目的就是骗取预付款。结果该贸易公司不仅血本无归,还因无法按时向其他客户交付产品,面临着违约赔偿的困境,损失惨重。
法院审理此案时指出,该贸易公司在签订合同过程中,未尽到审慎核查义务,仅依据简单的公章外观比对,未采取核实对方公司注册信息、查询公章备案等更严谨的措施,对造成的损失负有主要责任。最终,该贸易公司无法追回损失,只能在痛苦中挣扎。
在这个案件中,该贸易公司在签订合同的时候,犯了多次错误,一是没有严格审核对方公司的资质,另外一个更重要的是,对方在合同上使用伪造的公章进行签约居然没有发现,如果及时发现完成能避免这百万损失,结果一步错步步错,导致最后的预付款打了水漂,还让自己面临违约的风险。
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尤其是涉及大额资金、复杂流程的签署场景,传统纸质合同与实体公章的风险被无限放大,给不法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而电子合同签约平台通常接入了权威的工商信息、信用数据等大数据资源,在签约前能自动为双方进行背景核查,同时,电子印章基于区块链等技术,具备不可篡改、可追溯的特性,一旦出现问题,能够迅速定位源头,精准追责,让骗子无处遁形。
因此,现在很多公司的业务签署合作,除非是知根知底的,一般都会更愿意选择电子合同签约,通过电子合同签约,对方无法伪造身份,而且对方伪造的公章在签约时就能被系统识别,从而给到你提醒,防止踩坑掉入对方的圈套,以至于损失巨额财产损失。
如今,电子合同签约几乎成为了企业的标配,更是提升企业数字化程度的有力工具,对于提升签署效率、加强签约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你们还没开启电子合同签约,赶快行动起来,运用电子合同签约,不仅提升你的签约安全,也是拥抱时代发展发展变化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