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首批电子合同平台国标:《电子合同基本信息描述规范》(GB/T 36319-2018),《电子合同订立流程规范》(GB/T36298-2018),《第三方电子合同服务平台功能建设规范》(GB/T36320-2018) 等三项国家标准正式实施。
怎么样电子合同才符合规定?
电子合同并不是一个合同的电子化,因为它涉及的技术会比较高,而且也会比较复杂。此次活动实施的三项标准,第一个针对我国电子合同平台的安全标准,主要研究是合同的订立形式和流程,并且对第三方物流服务平台提出自己的一个标准。
那么三个国标中隐藏的重点是什么呢?
●重点一:专注于第三方平台签约
在保证企业签订电子合同过程的公正性和结果的有效性,第三方签署平台将承担更大的责任风险,不可或缺。
三大标准中,《电子合同基本信息描述规范》未提及,但只为第三方平台定制,《电子合同订立流程规范》主要规范合同缔约人通过第三方电子合同平台签订电子合同的订立流程;《第三方电子合同服务平台功能建设规范》是指第三方平台的功能要求,即只有通过第三方平台签订的电子合同才具有法律效力。
●重点二:不要留签名,必须下载和验证
个人用户在与企业/机构签订电子合同时,不再是一个比较简单的签完拉倒?!兜缱雍贤┝⒘鞒坦娣丁贰ⅰ兜谌降缱雍贤衿教ㄏ低彻δ芙ㄉ韫娣丁分忻魅饭娑?,电子合同必须提供验证和下载这两个功能,并且需要出验证和研究报告,以确保用户的知情权和权益。如果对方不肯提供下载和验证服务,你可以拿国标跟对方提出质押,并保证自己的权益。
●重点三:电子合同,手写签字不矛盾
有一些合作伙伴可能会有一些疑问,都已经开始使用电子合同了,以后是不是就可以不用手写签名了。如果有一些小伙伴能写一手好字,那岂不会浪费他这一手好手艺。其实,电子签名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手写签名以后就不存在了,“电子合同订立过程规范”第9条明确规定,在使用第三方电子合同平台进行签署合同时,也可以通过短信验证码和手写签名来辅助签名。“所以,能写一手好字,以后还是有更多好处的。
可以说,电子合同国家标准的制定,预示着电子合同在法律有效性及技术应用上更进一步。让更多中国企业、个人能够通过使用电子合同的应用,彻底改变传统纸质合同带来的不便,及一般电子数据交换带来的安全性问题。
国标出台对第三方平台意味着什么?
国标出台是建立在未来的生态基础上。对第三方电子签约平台来说,首批国标的实施既是风口,更是一种责任。国标明确了签订电子合同可以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下,这一好处,完全可以让整个行业兴奋,但兴奋之余还需要沉着应对,国标涉及了电子合同的基础信息、签署流程及平台功能的要求,行业需要自我检查是否符合。
近几年,电子签约市场呈现爆发式的增长,一些第三方电子签约平台新功能层出不穷,但花哨之下,是否可以真的达到国标要求呢?总之,在国标之下要保证电子合同在签订过程的公正性和有效性,第三方电子签约平台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所以,对于第三方平台而言,别不要太兴奋,赶紧自查一下平台的功能是否完善!
平台选择,重中之重
签盾电子合同签约平台,使用金融级别的服务器,采用区块链加密技术,有效防止合同信息被篡改和泄露。并为用户提供人脸识别、银行卡四要素等多种身份认证,并使用可靠的电子签名、时间戳等。 确保签署结果可靠有效。 平台对接多家司法机构,如果遇到合同纠纷,平台可为用户提供安全证书,司法公证,司法鉴定,网络仲裁等服务。 及电子合同签订过程中的签订主体,签订行为,签订地点,阅读记录,全过程证据固化加密保存。